近一周以来,国内豆粕止跌上涨,在半年低位反弹走强。博朗咨询统计,截至4月19日,全国豆粕市场平均销售价格为3025元/吨。其中,沿海产区油厂蛋白43%豆粕均价为2945元/吨左右,较前期低点上涨60元/吨左右;全国主要销区市场均价为3060元/吨。
南美大豆产区降雨,阻碍大豆收割,美国大豆延迟种植及种植面积的不确定性,支撑美豆低位反弹,涨至950美分/蒲式耳附近震荡运行。国内受此提振,盘面价格上涨100点左右,加之上周饲料厂集中采购,油厂巨量成交,进一步助推豆粕价格上行。
巴西豆农惜售阿根廷产量未定
目前,南美豆农依然惜售。因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下跌(美元报价)及国内货币对美元汇率走强,不少农民推迟销售,等待一些主产国天气出现问题及价格应声上涨。因近期雨量过大导致农田被淹,阿根廷大豆产量仍是主要不确定因素,收割进度远远落后于去年,目前为止平均单产低于去年。
美豆压榨降低播种面积或减
美国全国油籽加工商协会(NOPA)公布的3月大豆压榨及加工数据低于预期,3月会员压榨了1.5306亿蒲式耳大豆,去年3月1.5669亿蒲式耳,分析师原本预计压榨1.56728亿蒲式耳。
之前美国大豆种植意向报告称面积预估为8948.2万英亩,2016年实际种植面积为8343.3万英亩,增加7.25%。但因过去6周大豆、玉米比价下跌,加之由于今年8月末南美大豆库存将创纪录,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南美大豆及其产品出口供应远高于正常水平,美国农民或削减一部分大豆意向种植面积转种玉米。
国际豆价疲软中国加速进口
鉴于目前大豆价格疲软及主要出口国大豆供应过剩,我国正加速进口大豆,这正是补充大豆库存的好机会。本年度我国大豆压榨量持续大幅攀升,因需要更多豆油和豆粕弥补其他植物油和油粕供应减少,尤其是菜籽严重减产。《油世界》已将2016/2017年度(10月/9月)中国大豆进口预估上调至8900万吨的纪录水平。海关最新统计显示,3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达633万吨,1~3月进口量为1950万吨。博朗咨询预计,4月份我国进口大豆将达到788万吨,有分析机构甚至认为,4月份进口大豆总量或达到820万吨以上。
国内油强粕弱挺粕意愿强烈
4月美国农业部报告对美豆而言如期中性偏空,但利空在此前的跌势中已有所消化,利空基本出尽的效果叠加低位买盘操作,推动美豆亚洲电子盘交易时段反弹。数据调高美豆油期末库存,对油脂市场的打压力度明显,三大油脂近期承压偏弱运行,“粕强油弱”局面凸显。加之近期豆粕成交巨幅放量,上周共成交225.36万吨(前一周64.02万吨),日均成交45.07万吨(前一周21.34万吨),油厂挺粕意愿强烈。
压榨利润转正油厂开机渐增
4月10日,进口大豆压榨利润触及近期低点,最低值为-150元/吨,近一周有所反弹,压榨利润大致在40~60元/吨。进口大豆压榨利润不佳,可能从实际情况上不会导致企业亏损,由于企业在进口之时和压榨期间都已经通过期货、现货基差交易规避了风险。目前,全国各地进口大豆压榨利润回升,主要是美豆反弹带动豆粕现货止跌上涨。
上周全国主流油厂开机率回升,周度进口大豆压榨量157万吨。4月下半月,进口大豆集中到港,油厂开机率将继续上升。因上周豆粕成交放量,油厂库存降低。截至4月16日,油厂豆粕库存由67万吨降至59万吨,未执行合同由415万吨增至457万吨。但因大部分地区豆粕供应正常,下游集中补货后需要一定时间消化,大量采购无法持续。
本周前两个工作日全国主流油厂日均成交5.2万吨。
美豆上涨的阶段性特征较强,后期能否持续还要看天气市如何操作,但大量的大豆及豆粕供应,使得美豆继续上行不易。国内下游饲料及养殖企业的大量采购难以持续,因补库后需要时间消化库存。水产和生猪养殖恢复情况仍待观察。后期进口大豆集中到港,油厂开机率恢复高位,豆粕供应充足。豆粕的春天虽已开启,但春寒还未过去。